首页 时事观察网 走体现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

走体现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

更新时间:2023-03-15 分类:时事观察网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规模和农产品供需规模超大的国家,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具有农业强国的一般性特征,也存在内外部条件产生的特定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用自己的农业优势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将粮食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走出一条反映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智慧的农业强国之路。 平安赣州网

  农业强国建设要立足实际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放眼全球,“小农”模式下能否建成农业强国、如何才能建成农业强国,在实践层面少有先例,依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决定我国农业强国建设既不同于日韩等东亚国家,也不同于欧美等国家,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

  从基础制度看,必须坚持集体所有制,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现代农业。一个国家遵循什么样的逻辑、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以什么样的路径来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与自身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基础制度密不可分。从全球范围看,国外农业强国建设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完成的。在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作为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超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由此,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建设,必须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个大前提下去谋划推进,不断丰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在稳定“分”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统”的功能,通过更有效的“统”来促进统分结合迈向更高水平。 山西新闻网

  从“大国”特征看,必须立足超大规模人口、超大规模农产品需求的现实,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走内源型发展道路,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要看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必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但无论从哪方面看,保障粮食安全都是首要目标。只有立足自身,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建设农业强国才有基础和底气。

  从“小农”农情看,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小农户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基本面。世界范围内,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生产力发展服从于资本逻辑的农业强国建设模式,往往带来贫富分化、小农户破产甚至消亡。我国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必须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以农民为主体,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模式,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充分参与农业强国建设。衡量农业强不强,还要看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能力强不强。建设农业强国要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结合起来,让农民充分分享农业强国建设带来的好处。

天门新闻网

  从历史底蕴看,必须充分彰显农耕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传承发展农耕文明赋能乡村振兴。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持续精神力量,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文化滋养和力量之源。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建设,必须立足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系统挖掘农耕文化深层价值,既从农耕文明中汲取养分,又通过建设农业强国赓续农耕文明。

  从时代要求看,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强国的农业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西方一些国家推进的农业现代化,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攫取实现的,尽管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我国过去靠透支资源环境换取农业产出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也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继续走高消耗、高污染的农业发展路子行不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符合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的实际,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跃升的关键阶段,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这是一个制度创新、市场建设、科技支撑彼此协同、动态优化的过程。

  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现代农业制度和政策体系。回望历史,高效的制度供给对我国农业发展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需要构建与之相配套、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供给体系。为此,需要强化宏观战略引导、农业政策激励和制度创新协同的作用,增强制度供给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高农业支持政策效能,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起更完备、更稳定、更高效的农业制度和政策体系。

  构建创新链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农业强国,科技创新依然是根本动力。必须加快培育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增强重要种源、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产品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推动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同时,加强创新链与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优化科技与劳动力等要素的组合配置,推动农业科技从点式创新向链式创新转变,即从生产环节技术创新转向种养加销、资源环境等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技术创新耦合,从聚焦量的增长向重视质的提升转变,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增长、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统一。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农村市场体系。实践表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如果没有健全的市场体系,就很难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强国。正是得益于逐步放开市场经营、完善农产品定价机制的渐进式市场化转型,我国小农生产才能与大市场有效衔接起来,并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活力。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着力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根据不同要素属性和市场化程度差异,分类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做好乡村市场体系建设大文章,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迈进。

济南科教网

  总体看,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建设,必将筑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基,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基础。中国“大国小农”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强国建设模式,必将开辟全球农业强国建设新路径,彰显独特的世界意义。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涂圣伟)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产业安全问题凸显,加快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是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
admin 2023-03-15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过去一年,全年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4%、9.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消费收缩缺口。 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已居
admin 2023-03-14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战略谋划科学、战略判断准确、战略赢得主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才能有方向、有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走得通、行得稳。中国式现
admin 2023-03-07
科技创新中心是创新资源的集聚中心和创新活动的控制中心。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是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admin 2023-03-0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这对
admin 2023-03-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当今世界正
admin 2023-03-02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激活了自身发展的澎湃春潮,也为全球经济注入强大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
admin 2023-02-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
admin 2023-02-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admin 2023-02-23
日前,在热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出现了不少硬核装备。这些装备都来自于现实,属于工业级移动机器人,是为影片拍摄提供的产品技术支撑。当下,随着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机器
admin 2023-02-20